圖為:海關關員正在進行取樣作業 李彥久/攝
近日,載有39萬噸鐵礦石的VALE礦船“艾斯普利托”輪成功靠泊煙臺西港40萬噸級礦石碼頭,煙臺海關隨即派員登輪實施衛生檢疫、重量鑒定及現場固體廢物排查等檢驗檢疫工作,隨后,港口便緊鑼密鼓安排接卸作業。
“現在海關通關速度真快,‘先放后檢’政策對我們進口大宗資源類商品太有針對性了。”煙臺海港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經理鄭海濤說,“先放后檢”模式下,卸完貨當天就能提離,無需等待實驗室檢測結果,既為企業節約了港口堆存費用,又提高了通關效率,有力保障了鐵礦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鄭海濤所說的“先放后檢”是海關總署推出的針對鐵礦石等部分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的檢驗監管模式,在經過必要的現場檢驗檢疫且符合要求后,貨物即可提離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海關實驗室完成檢測并簽發證書后,企業再進行銷售、使用。這一模式大大減少了鐵礦石等大宗資源性商品在港停留時間,讓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煙臺港是全國重要的鐵礦石進口口岸,我們在嚴密監管的前提下,將‘先放后檢’措施與提前申報、預約通關相結合,企業在取得提(運)單或艙單數據后,向海關提前申報。”煙臺海關駐港口辦事處查驗三科科長李彥久說,海關推行“互聯網+預約通關”,實現貨物“零延時”查檢,并加強各環節溝通協調,實現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衛生檢疫、重量鑒定、現場檢驗檢疫等全鏈條無縫銜接作業。
進口鐵礦石“先放后檢”模式實施以來,海關通關各種方式向港口及進口企業宣講優惠政策,釋疑解惑,支持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煙臺港鐵礦石進口量逐年增長。
“今年以來,煙臺港進口鐵礦石總量達1005.73萬噸,已超去年全年接卸鐵礦石總量,預計今年將再次創造歷史新高。”煙臺港礦石碼頭分公司副總曲斌說。(姜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