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海關關員對進口原油進行現場查驗 單雪春/攝
近日,裝載12.85萬噸安哥拉原油的“馬蘭火星”輪緩緩靠泊山東港口煙臺港。海關關員第一時間登輪,按程序完成現場查驗并取樣后,進口原油快速接卸,為內地的大型煉化企業提供充足原料, 保障原油供應鏈的高效運轉。
山東港口煙臺港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能源進出口基地和最大的原油混兌基地,自2017年原油管輸業務正式投產以來,累計輸送量已突破1億噸,為華東地區“原油大動脈”保通保暢。今年7月份,隨著煙臺港30萬噸原油碼頭二期項目正式投產運營,新增年接卸能力1600萬噸,煙臺港原油碼頭年接卸能力達到4000萬噸以上,進入了“能源強港”的行列。
“近年來,煙臺港原油進口量逐年提高。為進一步提升原油接卸、運輸和保障能力,我們新建了原油碼頭二期項目,投產后原油進口量不斷攀升。”山東聯合能源管道輸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宏偉介紹,現在平均每個月都要接卸200萬噸左右的進口原油,而載運進口原油的船舶大都是10萬噸以上的大型油輪,到港時間不固定,晚上、周末、節假日都要正常作業,海關經常和港口一起加班。
為保障原油穩定通暢進口,煙臺海關不斷優化通關監管流程,積極打造進口原油通關“快車道”,引導企業綜合運用“提前申報”“兩段準入”等便利化措施,提前對接企業進口計劃,實施24小時預約通關,實現查驗、取樣各環節無縫銜接,確保進口原油到港后隨到隨檢。同時,海關嚴格落實“先放后檢”政策,完成口岸檢查即可卸貨轉運,有力提高了進口原油通關速度,大幅縮短了船舶滯港時長。
“時間就是效益,海關便捷的通關效率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現在進口原油船舶靠泊后一般1到3個小時就能完成所有查驗取樣工作開始接卸,縮短了貨物在港時間,大型油輪在碼頭停靠產生的成本大大減少。”馬宏偉說,平均每船可節省滯港費用約50萬元。
對原油進口企業來說,每次進口的原油貨量大、貨值高,企業資金壓力較大。以“馬蘭火星”輪來說,所載原油貨值超6億元,如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稅負壓力很大。
“為了緩解資金周轉壓力,我們有時會選擇保稅方式將進口原油存儲到保稅倉庫,暫緩交稅,后期再根據原油國際市場價格波動、資金周轉、生產使用情況合理安排出庫發貨,隨用隨提取,隨取隨交稅,并且可分批出庫,分批繳稅,無需一次性繳納全部稅款。”山東聯合能源管道輸送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張立穎介紹。
煙臺海關簡化保稅倉庫出入庫手續,提供全程無紙化通關便利,優化保稅原油出入庫監管流程,實行“入庫集中查驗、出庫分批核銷”監管模式,保障保稅原油快進快出。海關還發揮保稅政策優勢,指導企業結合“保稅倉庫+管道運輸”經營模式擴大原油進口,企業用多少貨交多少稅,減輕了資金壓力。
今年前10個月,煙臺海關共監管驗放進口原油353批,重203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5.7%和24.6%,已接近去年全年原油進口總量。
下一步,煙臺海關將進一步推進口岸智慧監管,優化通關監管流程、壓縮通關時長,加快推進近港口原油實驗室建設,縮短進口原油送樣和實驗室檢測時間,為保障原油安全穩定進口提供有力支持。(單雪春、姜明/文)
|